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应用跟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
{一}、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应用问题
一、粉碎后进下水道技术应用方面
厨余垃圾经厨余垃圾处理机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可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解决厨余垃圾分类难题,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增加住宅及小区排水横管堵塞风险,加大化粪池清掏频率。
2)污水市政管网因颗粒物沉积和油脂凝结钻附导致的堵塞风险增加,因H2S和VFA含量增加导致的管道腐蚀风险增加;因易生物降解含量增加,沼气浓度增加,爆炸风险增加。
3)污水处理厂水量和水质(BOD、TKN、TP、TSS)负荷增加。
二、厌氧消化技术应用方面
厌氧处理过程不需供氧,动力消耗低,一般仅为好氧堆肥的1/10。但厨余垃圾厌氧消化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盐分含量高:厌氧发酵过程盐分浓度为0.5%~1.0%,但我国厨余垃圾含盐量高达1.24%。
2)厌氧消化工艺分为湿式消化和干式消化,湿式消化TS宜为10%~15%,干式消化TS宜为20%~40%,而我国厨余垃圾TS含量一般为25%左右,因此适合采用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但干式厌氧消化对氨、重金属、硫酸盐、挥发性酸等物的控制要求,否则容易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性。
三、好氧堆肥技术应用方面
厨余垃圾水分和油脂含量高,增加堆肥难度;产生大量恶臭物质和渗沥液,增加二次污染风险。另外,厨余垃圾和其它生活垃圾混合堆肥,会导致产品品质低下。
1)厨余垃圾水分和油脂含量高,堆肥难度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技术规程》中指出发酵原料的含水率宜为40%~60%,而厨余垃圾含水率约为75%,这会导致堆体升温缓慢,孔隙率低,阻碍空气通过堆体,以及氧气与物的接触。另外,厨余垃圾中含有大量油脂,油脂对堆肥反应也有较强的性。
2)渗沥液产生量大,恶臭污染风险高:餐饮垃圾处理机预处理与堆肥前期,会产生大量沥出液。在堆肥环节,需通风换气,产生大量恶臭物质。若采用翻抛工艺,以及堆肥成品筛分工序,都会伴有大量粉尘产生。
3)产品品质难以提高:厨余垃圾和其它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导致堆肥产品品质低。研究显示,厨余垃圾越早被单独分离出来,其堆肥产品中残余的重金属含量就会越低。源头分类的厨余垃圾堆肥的重金属含量比混合垃圾堆肥要低近一个数量级。但民众分类收集参与度低,难以实现。
{二}、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
餐厨垃圾营养均衡,富含氮、磷、钾、钙及各种微量元素,具备转化为肥的潜质。我国农村一直就有堆肥的传统,常用的根据需氧与否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近些年,随着MSW处理技术的发展,垃圾堆肥技术有了不少新突破,出现了蚯蚓堆肥和集装箱堆肥法等。
前期通过相应的餐饮垃圾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而后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增殖、生长等生命活动把餐厨垃圾物转变成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病原体的过程。其基本原理为:微生物合成的各种水解酶可以穿过细胞膜,将餐厨垃圾中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能穿过细胞膜的可溶性小分子,这些小分子质渗入到细胞内,一部分被微生物用来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经过一系列的氧化作用转化为腐殖质,并放出能量供微生物利用。在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明显,代表了不同的反应阶段:
①起始阶段(15~45℃)。堆料中的淀粉等简单质被被中温性好氧菌分解,同时产生大量热能,使堆料温度大幅度上升。常见的中温性好氧菌有无芽抱杆菌、芽抱杆菌和霉菌。
②反应阶段(45~65℃)。随着温度的升高,餐厨垃圾中的果胶质等复杂物,开始逐渐被微生物分解,并开始腐殖质的形成。在该阶段中,以嗜热性微生物起主导作用,如嗜热属、褐色嗜热链霉菌、普通嗜热放线菌等。
③腐熟阶段。当餐厨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成分被转化后,系统温度下降到仅稍高于气温,此时进入腐熟保肥阶段。在这一阶段,堆料继续缓慢腐解,终成为与土壤腐殖质相近的物质。为了保存肥效,将堆肥压紧,造成厌氧状态。
好氧堆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堆肥微生物的选育,垃圾的碳氮比(C/N)、含水率,以及环境pH、温度和溶氧度。含油量和含盐量越高,堆肥的高温阶段维持时间越短,堆肥效果和效果越差,而各因素对堆肥进程影响顺序为:含水率>初始环境温度>粒径>通风量。
好氧堆肥的发酵过程可控制,操作简单,处理负荷与处理量较大,运行费用低,保氮效果比较突出。但由于餐厨垃圾含油量和含盐量较大,对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增加了预处理难度,降低了产品品质,此外,好氧堆肥周期较长,产生较多的废水和臭气,需要进行专门的控制和处理。目前,好氧堆肥的研究热点为小型化、移动化和化堆肥设备的。